WFU

2018年12月14日 星期五

美國兒科醫學會對 3C 電子媒體的使用建議





文/中壢双眼明眼科 張鈞凱醫師

網際網路的年代,父母最頭疼的事情之一,就是該不該讓孩子接觸手機、平板、電腦、電視等 3C 產品了? 接觸了,怕引發小朋友近視、影響認知與社交技巧,甚至沉迷當中,影響課業與健康,接收不良的價值觀。

2018年11月12日 星期一

角膜塑型治療近視度數仍增加?合併散瞳劑控制效果更好!





文/中壢双眼明眼科 張鈞凱醫師

國小五年級的吳小妹, 小二就發現近視,接受散瞳劑與配戴眼鏡治療一段時間後,仍無法有效抑制度數的增加,短短兩年增加了近 150 度。在醫師的建議之下,吳小妹採用了角膜塑型控制,規律地配戴一年之後,雖然近視的速度趨緩,但換算下來又增加了近 50 度。

2018年10月23日 星期二

白內障手術後該注意什麼?





文/中壢双眼明眼科 張鈞凱醫師

白內障手術雖然是在敏感的眼球上動刀,非常講求精細與精準,但其實是相當安全又快速的手術。即便如此,要獲得理想的結果,手術後仍有許多地方需要特別注意。

2018年8月30日 星期四

白內障的原因是什麼?有什麼症狀?如何預防與治療?





文 / 中壢双眼明眼科 張鈞凱醫師

白內障是眼科知名度最高的疾病之一,只要是年齡稍長的病人,覺得眼睛不舒服、視線模糊或其他眼科問題來求診,在眼睛檢查完後常常順便會問一句:「醫師,我有沒有白內障?」

2018年8月17日 星期五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患者接受白內障手術有幫助嗎?該注意什麼?





文/中壢双眼明眼科 張鈞凱醫師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患者由於年齡的關係,常常合併有白內障的情況。病人常憂心忡忡地問我:「曾有醫師說,我視力模糊主要是黃斑部病變造成的,雖然也有白內障,但白內障手術了也沒用,視力還是會不好。可是我感覺我越來越看不見了,怎麼辦?」

2018年7月27日 星期五

白內障開車風險高 手術降低車禍機率





文 / 中壢双眼明眼科  張鈞凱醫師

55歲的陳先生,每天固定路線開車上下班二十多年。最近一、二年,視力減退,雖仍看得見,但與週遭車子物體距離的把握度變差,發生了好幾次小擦撞。夜間路標也愈來愈不清楚,開車開得心驚膽跳。來診所檢查才發現原來雙眼都產生白內障,視力掉到只剩 0.4。

2018年7月8日 星期日

糖尿病患者可以接受白內障手術嗎?該注意什麼?





文/中壢双眼明眼科 張鈞凱醫師

常在診間聽到病人擔心的問,「醫生,我有糖尿病,是不是不適合接受白內障手術?」、「醫生,我聽人家說,血糖高會影響傷口癒合,那我血糖要控制在多少,才能開白內障呢?」由於糖尿病患者對於傷口的產生總是忌彈三分,只要聽到可能需要手術,內心的憂慮可想而知。到底糖尿病患者可以接受白內障手術嗎?該注意什麼呢?

2018年6月20日 星期三

白內障手術如何選擇人工水晶體?球面水晶體與非球面水晶體有何不同?





文/中壢双眼明眼科 張鈞凱醫師

老王因雙眼視力模糊,看電視與認人越來越困難,到眼科檢查發現視力只剩 0.2,醫師診斷為白內障,必須接受手術才能改善視力。老王與家人討論後決定開刀,但這時卻碰到了一個問題。醫師說白內障手術是把混濁的水晶體移除,再植入新的人工水晶體,不過人工水晶體種類繁多令人眼花撩亂,到底該怎麼選擇水晶體呢?老王陷入了疑惑當中。

2018年5月18日 星期五

白內障手術前該注意的事





文/中壢双眼明眼科 張鈞凱醫師

白內障病患接受手術前,總是忐忑不安,最常問的一句話就是:「醫師,白內障手術前我有沒有要注意什麼?」其實隨著醫學科技的進展,白內障手術已漸漸由過去大切口手術進展到小切口微創手術,手術越來越安全,對於病患日常生活的影響也越來越小。不過如果想要獲得理想的結果,手術前仍有許多地方值得我們特別注意。

2018年5月2日 星期三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有什麼症狀?如何治療?





文/中壢双眼明眼科 張鈞凱醫師


什麼是老年性黃斑部病變?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是一種老年人視網膜黃斑部受到破壞的疾病。黃斑部是視網膜正中央的一塊區域,負責精細、高解析度的視力,舉凡閱讀、開車、物品甚至是臉孔的辨識,都是靠這塊區域的感光細胞負責,也是視網膜最重要的地方。


2018年5月1日 星期二

近視控制新利器 不畏光的低濃度散瞳劑





文/中壢双眼明眼科 張鈞凱醫師

開學了,小學四年級的林小弟收到了學校發的視力不良通知單,眼科診所檢查後發現雙眼近視100度,經醫師解釋需要點藥治療後,拿了散瞳劑回家使用,但兩天後,林小弟出門時感覺陽光變刺眼了,兩眼都睜不開,便自動停止了散瞳劑的使用,也沒有回眼科檢查。

近視遺傳機率大 近視爸媽該注意的事





文/中壢双眼明眼科 張鈞凱醫師

許多醫學文獻都曾報告過,近視與先天遺傳、後天環境有一定的關係。2007 年美國的研究團隊在權威眼科雜誌《 IOVS 》發表了一篇研究指出,小朋友的父母中若有一位近視,則小朋友日後產生近視的機率,是父母都沒近視小朋友的 3.2 倍;而父母皆近視的小朋友,產生近視的機率更是父母沒有近視小朋友的 6.4 倍!

家有近視兒 爸媽該有的正確觀念





文/ 中壢双眼明眼科 張鈞凱醫師

開學後,又收到了學校發的視力不良通知單,除了趕快帶小孩到眼科診所檢查之外,爸媽對於近視還必須要有什麼樣的正確觀念呢?

散瞳劑會造成小朋友眼壓升高嗎?






文/中壢双眼明眼科 張鈞凱醫師

隨著 3 C 產品日益普及,小小年紀就得到近視的小朋友越來越多,每當家長聽到小朋友需要點散瞳劑來控制近視時,總會憂心忡忡的問:『醫師,點散瞳劑不是眼壓會升高嗎?這樣我該給我的小朋友點嗎?』

小時近視不控制 長大青光眼來報到





文/中壢双眼明眼科 張鈞凱醫師

開學後又是學校視力檢查的季節,最近常在診間碰到一些家長對於近視存在著錯誤的觀念,認為小朋友近視增加沒關係,長大以後做近視雷射就可以解決了。也有某些小朋友對於自己近視越來越深顯得毫不在意,總認為看得到或戴眼鏡就好,手機照玩電腦照打。

兒童青少年沉迷網路 近視飆升怎麼辦?





文/中壢双眼明眼科 張鈞凱醫師

教育部於 104 年 9 月公布了 104 年中小學生網路使用情形調查,發現高達八成五的學生在家使用網路,最常使用的網路社群是臉書,其中國小生佔 67 %、國中生佔 94 %。

2018年4月29日 星期日

學童兩眼視差大 角膜塑型有效控制





文/中壢双眼明眼科 張鈞凱醫師

所謂視差、兩眼不等視,指的是兩眼屈光度數不同(近視度數或遠視度數)。這樣的人,可能有幾種狀況:兩眼皆是遠視、兩眼皆是近視或是一眼遠視、另一眼近視。

2018年4月28日 星期六

兒童近視控制 角膜塑型有效嗎?安全嗎?





文/中壢双眼明眼科  張鈞凱醫師

自從西元 1962 年角膜塑型的概念第一次被提出,到 1989 年逆向幾何設計的鏡片推出之後,隨著材料科學的進步與對於角膜生理的了解,角膜塑型片對於近視的矯正與安全性在這一、二十年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尤其是對於減緩兒童、青少年近視增加的速度,越來越多國內外的研究顯示配戴角膜塑型片是種安全而有效的療法。

2018年4月24日 星期二

太陽眼鏡該如何選擇?





文/中壢双眼明眼科  張鈞凱醫師

夏日即將來臨,戶外的紫外線指數也節節升高,目前已知,過量的紫外線會造成眼睛產生白內障、翳狀贅肉與角膜炎的機率大增。在紫外線強度比冬季高三倍的大太陽底下,擁有一副可以保護雙眼的太陽眼鏡,著實刻不容緩。然而面對市面上琳琅滿目的太陽眼鏡,到底我們該如何選擇呢?

2018年4月22日 星期日

眼睛紅癢揉不停 怎麼辦?淺談過敏性結膜炎





文/中壢双眼明眼科  張鈞凱醫師

空氣中常見的過敏原,在室內有塵蟎、黴菌孢子、動物皮屑,室外有空氣污染產生的懸浮微粒、植物花粉。食物、藥物、隱形眼鏡或眼周的化妝品亦會直接或間接引起過敏反應。過敏跟遺傳也有關係,若父母親皆有過敏體質,小朋友產生過敏的機率較高。而因為過敏所發生的眼疾就是過敏性結膜炎了,常導致眼睛紅癢難耐,揉眼不停。另外,乾眼的病患則因眼表保護不足,也是好發過敏性結膜炎的另一大族群。

2018年4月18日 星期三

張鈞凱醫師門診資訊








主治:飛秒雷射超音波白內障手術/視網膜病變/近視控制 

中和 : 中和双眼明眼科診所 ( 02-29412639 ) ( 新北市中和區興南路二段 31巷 6 號 )

中壢:中壢双眼明眼科診所 (03-422-5056)(桃園市中壢區裕民街 31 號)

敦化:敦化双眼明眼科診所 (02-8770-5569) (台北市南京東路三段 309 號 樓)

新光:新光醫院眼科部 (02-2833-2211) (台北市士林區文昌路 95 號 B 1)


近視族要注意!小心視網膜病變就在你身邊!





文/中壢双眼明眼科  張鈞凱醫師

王小姐,30 歲上班族,每天與電腦為伍,原本 1200 度的近視在五年前近視雷射後降為 0 度,雙眼裸視保持在 1.0。最近突然發現自己左眼視力有減退的現象,視線中央看東西變得黯淡且扭曲變形,本想是最近熬夜工作太過勞累導致,但休息了兩三天後並沒有改善,來門診檢查後才發現,原來是左眼視網膜黃斑部病變併發新生血管出血,視力退步至僅剩 0.5。經過抗血管新生因子( Anti-VEGF )的治療,王小姐視野扭曲的現象大幅減輕,視力也在兩個月後慢慢回復至 1.0。

2018年4月17日 星期二

近視度數越多 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機率越高





文/中壢双眼明眼科  張鈞凱醫師

大部分的近視是小朋友在成長發育的過程中,眼軸成長速度失控,造成眼軸過長。眼軸越長、度數越深。一般正常無近視的成年人,眼軸長約 22 至 24 mm,近視度數超過 500 度或眼軸長超過 26 mm,在醫學上即定義為高度近視。由於全球近視人口不斷上升,目前高度近視在各國人口中的比例從過去不到 1 % 成長到 3 至 20 % 了。

2018年4月16日 星期一

補充魚油改善乾眼 Omega-3不飽和脂肪酸益處多





文/中壢双眼明眼科  張鈞凱醫師

常在診間被乾眼症的病人問道:「平常該吃什麼保養眼睛呢?葉黃素可以嗎?」其實要改善乾眼症狀,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醫學研究證實,魚油中所含的 Omega-3 不飽和脂肪酸(EPA / DHA)是最有幫助的。

葉黃素與玉米黃素有什麼功用?每天該吃多少劑量?





文/中壢双眼明眼科  張鈞凱醫師

打從我們打開眼睛開始嶄新的一天時,我們眼睛裡的視網膜便開始將外界接收到的影像、光線訊息轉換成神經訊號傳遞到我們的大腦,一直到深夜我們闔上雙眼進入夢鄉為止。因此,視網膜是我們人體內新陳代謝率最高的器官之一,也因為視網膜需要持續不間斷地工作,所以對於氧氣的需求量很高。

及早手術白內障 青光眼更好控制





文/中壢双眼明眼科  張鈞凱醫師

  常在診間聽病人問:「有醫師告訴我,你的白內障不趕快開刀,就會變成青光眼,眼睛會瞎掉!」,「又有醫師告訴我,你已經有青光眼了,白內障手術的風險很高,等白內障成熟嚴重時,不得已再來開刀吧!」,到底白內障要早一點開,還是晚一點開?白內障會不會變成青光眼呢?

白內障手術後眼睛卡卡不適 原來是眼表乾眼疾病惹的禍!







文/ 中壢双眼明眼科  張鈞凱醫師

近年來常在診間碰到在其他醫療院所開完白內障手術的病患,抱怨術後眼睛異物感重、卡卡的、張不開,甚至認為手術失敗,醫師把他眼睛開壞了!檢查發現這類病人手術傷口漂亮平整,水晶體位置適中無位移,眼內也無嚴重發炎現象,以醫師的角度而言,可謂一次成功的手術。但為何病人主觀感覺落差如此之大呢?

白內障年輕化 高度近視才是主因





文/中壢双眼明眼科  張鈞凱醫師

近年來,眼科醫師在門診發現以往大約六、七十歲老人才會發生的白內障,漸漸地提早在四、五十歲的中年人間出現,而且這些較年輕的白內障患者,清一色都是高度近視的病人。

白內障要成熟了才能手術 真的嗎?





文/中壢双眼明眼科  張鈞凱醫師

『醫師,我的白內障熟了沒?聽人說白內障要熟了才能開刀,真的嗎?』這大概是在眼科診間最常聽到的問題之一了。其實,白內障等到成熟才可手術,是過去使用大切口手術時的說法。

八十、九十歲的高齡老人該接受白內障手術嗎?





文/中壢双眼明眼科  張鈞凱醫師

常看到八十、九十歲的老人家,由家屬或外傭攙扶著,微微顫顫地走入診間,檢查發現厲害的白內障,詢問是否考慮手術,多半會回答:「不用啦!已經八、九十歲了!不用看得太清楚啦!」家屬則多半會擔心年紀這麼大了,手術不會有危險嗎?

個人簡歷





現職


中和双眼明眼科診所院長

新光醫院眼科兼任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