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9年10月23日 星期三

癌症病人是否適宜接受白內障手術?






文/中壢双眼明眼科 張鈞凱醫師

臨床上有時會碰到癌症病人因為視力模糊前來眼科求診,診斷發現白內障造成視力衰退,甚至影響日常生活,需要進行手術改善視力。由於癌症病人免疫力與復原力較一般人弱,過去外科的研究顯示,不論是身體哪個部位接受外科手術,癌症病人在手術部位產生感染的機率,皆高於非癌症的病人。

眼科醫師或病人碰到這種狀況,都會猶豫是否要進行白內障手術?不開刀,白內障會隨著時間越來越嚴重,影響日常活動的進行,甚至會導致認知功能下降與增加跌倒機率。開刀,若因免疫力低下受到細菌感染,反而讓原本已經虛弱的身體增加負擔,甚至視力更加糟糕。所以這是一項臨床上兩難的情況。


台灣健保研究


今年(2019)林口長庚醫院在美國眼科學雜誌刊登了一篇健保資料庫統計的研究,該論文分析了全台灣 1998 至 2012 年共 23362 位接受白內障手術的癌症病人,並另外找了同樣數目、性別、年齡、糖尿病狀況與癌症種類的白內障手術病人當對照組。

比較這兩組病人在接受白內障手術 3 個月內發生眼內嚴重細菌感染(眼內炎)的機率,在癌症組是千分之2.4,非癌症組是千分之 2.3,結果兩組病人在統計學上並無差異。

平均接受手術的年齡是 71 歲,而癌症病患平均接受白內障手術的時間是癌症確診後的 4.3 年。不過若是細看這篇研究的數據,會發現在癌症診斷前兩年接受手術的病人,發生眼內炎的機率還是略高於非癌症組的(大約是千分之 3.8 vs 2.2 左右)(但統計學上仍無差異)。

一般而言,癌症診斷出的前兩年,正是需要接受癌症治療的時候,這段時期身體的狀況可能較不穩定,所以術後發炎的機率略高是很合理的。


國外相關研究


國外針對癌症患者接受白內障手術預後的研究不多。2004 年,澳洲曾發表一篇論文探討白內障術後眼內炎的危險因子,統計了從 1980 到 2000 年在澳洲進行的 11 萬例白內障手術,其中眼內炎的累積發生率是千分之 1.79。

研究團隊單獨把癌症患者接受白內障手術的數據挑出來看,則癌症患者術後產生眼內炎的機率是千分之 2.3,這機率在統計學上與非癌症患者並無差異。

真正值得注意的危險因子,反而是白內障手術與鼻淚管或眼皮手術同時進行,或者是年齡超過八十歲的老者,術後發生眼內炎的機率都較一般人高。不過即使術後不慎發生眼內感染,只要及時治療,多半都能得到相當程度的恢復。


結語


總體而言,癌症病患接受白內障手術是與非癌症病患一樣安全的,尤其是近年來手術儀器與技術的發展,安全性又比十年前更進了一步。

大部分的狀況下,白內障手術並無時間上的急迫性,所以一旦被診斷出罹患癌症,仍以癌症治療優先,待治療告一段落,身體狀況穩定,再與眼科醫師討論白內障手術的時間。只要經過眼科醫師詳細檢查評估,做好白內障術前準備與術後保養治療,癌症病患仍能擁有清晰明亮的視界喔!


參考資料


  1. Hou CH, Lee JS, Lin KK, Chang SH, Huang WK, Kuo CF, See LC. Endophthalmitis Incidence of Cancer Patients After Cataract Surgery: A Nationwide Matched Cohort Study in Taiwan. Am J Ophthalmol. 2019 Mar;199:246-254.
  2. Li J, Morlet N, Ng JQ, Semmens J, Knuiman MW. Significant nonsurgical risk factors for endophthalmitis after cataract surgery: EPSWA fourth report.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04;45:1321–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