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8年5月1日 星期二

兒童青少年沉迷網路 近視飆升怎麼辦?





文/中壢双眼明眼科 張鈞凱醫師

教育部於 104 年 9 月公布了 104 年中小學生網路使用情形調查,發現高達八成五的學生在家使用網路,最常使用的網路社群是臉書,其中國小生佔 67 %、國中生佔 94 %。

再進一步分析使用網路時間,發現每天非課業使用網路時間,國小生 57.8 分鐘、國中生 115.8 分鐘 ; 假日使用網路時間,國小生 120.1 分鐘、國中生高達 231.0 分鐘。越來越長時間使用網路,造就了小六學生近視比率達 65.8 %、國三學生更高達 77.1 %。


近視增加猶如溫水煮青蛙


近視的增加一向是不知不覺、不痛不癢,由於課堂黑板上的字體一般都夠大,很多坐在前排的小朋友甚至已經近視兩、三百度了仍然渾然不知。不幸的是,近視只要一旦形成,就像某個開關被開啟一樣,隨著小朋友年齡的增加,近視的度數也會持續不斷的上升,這個進程一般要到 18 至 20 歲之後才會慢慢停止下來。

目前已知,近視度數越深,日後產生白內障、青光眼、飛蚊症甚至視網膜剝離的機率都是正常人的好幾倍以上。所以控制兒童青少年近視度數的增加,實在是非常重要且刻不容緩的議題,絕非只是單純地把眼鏡的度數調高而已。


角膜塑型有效控制近視增加


由於近視的增加是來自於眼球長度的增長,眼球長度越長度數越深。目前除了散瞳劑可以控制近視之外,越來越多的醫學研究也證明了角膜塑型術對於抑制兒童青少年近視增長有良好的功效。

2015 年著名的眼科醫學雜誌《Current Eye Research Journal》,統合分析了近年來 9 個關於角膜塑型控制近視的研究,總共比較了 667 位接受角膜塑型術或僅單純戴眼鏡 6 至 16 歲的小朋友,治療 2 年後眼球長度變化的差異。

研究發現配戴角膜塑型片的小朋友,在半年的時間內眼球長度增加比單純配鏡的小朋友少了 0.13 mm,2 年後更少了 0.27 mm,也就是治療越久差距越大。

如果孩子本身是中高度近視族群(近視 300 度以上),則 2 年後眼球長度增長差距更高達 0.35 mm,所以近視的小朋友越早接受角膜塑型術治療效果越好,但若不幸已增長為中高度近視,接受角膜塑型治療仍然遠優於僅僅只配戴眼鏡,可謂亡羊補牢,猶未晚也!


衛福部角膜塑型五要訣


衛福部亦針對角膜塑型術,推出民眾該注意的 5 要訣。分別是

  1. 正確驗配:由專業眼科醫師驗光、檢查。
  2. 正確清潔:接觸鏡片前,先洗淨雙手,用專用清潔液輕輕搓洗。
  3. 正確摘戴:依醫師處方規定時間進行配戴。
  4. 定期回診:定期至醫療院所回診,評估配戴成效,並做適度調整。
  5. 愛護雙眼:預防勝於治療,讓眼睛適度休息,才能常保好視力。

明訂上網規範


追本朔源,控制減少兒童青少年上網與近距離用眼的時間,才能有效減少近視產生的機率。教育部網路使用研究報告亦建議,父母需要回應孩子使用網路需求,掌握並一起討論上網內容活動,並訂定明確使用規範,例如每半小時休息 10 分鐘,一天總上限不超過 1 小時或 1.5 小時,就可以減少兒童青少年 3 C 網路成癮的機率。

只要減少上網、近距離用眼的時間,增加戶外的活動,搭配近視的控制治療,小朋友的近視度數才不會如脫韁的野馬般一去不復返,我們也才能給予這些國家未來主人翁一個眼睛健康、雙眼明亮的未來。


附註


2016 年,美國兒科醫學會也匯集了各方面專家與相關研究的結果,針對兒童、青少年,提出了該如何使用 3C 電子媒體的建議。細節可參考此篇文章:美國兒科醫學會對 3C 電子媒體的使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