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8年4月18日 星期三

近視族要注意!小心視網膜病變就在你身邊!





文/中壢双眼明眼科  張鈞凱醫師

王小姐,30 歲上班族,每天與電腦為伍,原本 1200 度的近視在五年前近視雷射後降為 0 度,雙眼裸視保持在 1.0。最近突然發現自己左眼視力有減退的現象,視線中央看東西變得黯淡且扭曲變形,本想是最近熬夜工作太過勞累導致,但休息了兩三天後並沒有改善,來門診檢查後才發現,原來是左眼視網膜黃斑部病變併發新生血管出血,視力退步至僅剩 0.5。經過抗血管新生因子( Anti-VEGF )的治療,王小姐視野扭曲的現象大幅減輕,視力也在兩個月後慢慢回復至 1.0。



什麼是近視性視網膜病變?


近視是因為眼軸拉長,導致光線經過眼角膜、水晶體後無法正確折射聚焦在視網膜上,眼軸愈長,度數愈深。在眼軸不正常拉長的過程中,眼底構造如視網膜、脈絡膜便容易因此產生各式各樣結構上的破壞與病變。例如眼底中央組織過薄造成眼球壁變形的葡萄腫、塊狀脈絡膜退化,布氏膜破裂造成眼底產生漆器狀裂痕,甚至視網膜中央長出新生血管併發局部水腫或出血。週邊視網膜則容易過薄產生裂孔,進而造成視網膜剝離,視力嚴重下降。


近視一定會得到視網膜病變嗎?


北京在 2010 年的一項研究中證實,近視愈深得到近視性視網膜病變的機率愈高。近視 400 度以下約 3.8 % 會得到近視性視網膜病變,1000 度以上的機率則高達 89.6 %。另外年齡越高或本身視力越差者,得到近視性視網膜病變的機會也越高。台灣的研究則發現,一旦產生近視性視網膜病變,62.6 % 的病人在 10 年的追蹤過程中,視力表量測會退步兩行以上。


如何治療近視性視網膜病變?


若因近視眼球過薄造成的視網膜變形、退化,目前並沒有很好的藥物可以治療已經退化的視網膜。但因近視性視網膜病變併發黃斑部新生血管出血,造成中央視物扭曲或盲點,則可接受眼球內抗血管新生因子(Anti-VEGF)的注射手術。通常在一次或數次的注射之後,新生血管便會萎縮消失。

注射的時機一定要趁早,一旦新生血管出血時間過久,導致視網膜中央嚴重發炎、結痂,便會對於視力造成永久性的傷害。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一眼產生新生血管後,八年內另一眼將有 30 % 的機率也發生新生血管。即使注射藥物過後新生血管消失,兩年內仍有 23.3 % 的機率在同一眼復發。


結語


高度近視的病人在接受過近視雷射之後,雖然可以藉由改變眼角膜厚度來矯正度數,但是眼睛整體的結構仍屬於高度近視的體質,產生近視性視網膜病變的機率並不會減少。因此,除了在孩提時代盡力避免近視度數的產生與加深,成年度數定型之後,至少每半年至眼科進行散瞳視網膜檢查,排除視網膜病變、甚至是視網膜剝離的可能性。每天亦可輪流遮住單眼,自我檢查單眼視野是否異常。早期發現異常,早期治療,才是保持雙眼清晰明亮的健康之道喔!